【江禮坤】 SEO名人堂 SEO大佬排行榜
江禮坤,互聯網老兵,弘亞美聯CEO、北大/清華總裁班特約講師、思享島發起人、推一把網創始人、暢銷書《網絡營銷推廣實戰寶典》作者,2001年入行至今從業10年有余。
一、導讀
他是農村出身,家境貧寒,曾立志要“好好掙錢”,目的就是為“天天吃肉”。
如今,他是國內第一個專業網絡營銷論壇“推一把”的創始人。他還是一位出色的網絡營銷培訓講師,很多聽過他講課的人,在事業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。
那么他的授課,同別的網絡營銷培訓講師有何不同呢?
另外,他的人生終極定位和理想是什么?
本期云訪談,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國內著名網絡營銷專家江禮坤的創業故事,以及他對網絡營銷的一些看法!

二、被訪談者資料
姓名:江禮坤
年齡:31
星座:白羊座
常駐地:北京
創業經歷:三次創業
未來規劃:人生終極目標和理想是做一個思想傳播者。
三、訪談問題
推一把和網絡營銷培訓
1,你什么時間開始做“推一把”的?創業初期,做“推一把”碰到的最大困難是?“推一把”的發展現狀是?
答:我是在2008年4月決定做“推一把”的,但“推一把”正式上線是2008年11月17日,期間經歷了7個月的籌劃和準備。
嚴格的說,創業初期還真沒碰到什么非常大的困難,因為我在那7個月的時間,做了充分的調研并做了未來三年的發展計劃,而且很詳細。
所以上線后,基本上就是按照這個計劃按部就班的做。而且最后的發展速度要比計劃的還要快一些。
所以在這里也提醒大家一點,創業或是做一個項目的時候,前期不要太急。
很多人說互聯網變化很快,所以在互聯網上創業拼的是速度,其實這話不完全對,或者說怎么理解,很多人死就死在了快上。
所謂快就是慢,慢就是快。像有的人,做項目時特別心急,今天想到一個點子,感覺不錯,第二天就開始做了。
但是由于很多事情沒有想好、想到、想明白,結果遇到了很多困難和問題,而這些問題又不知道怎么解決,最后就失敗了。
但是如果前期能慢一點,那怕花一年時間,把可能存在的問題、遇到的困難等等全列出來,都提前想好對策,做好計劃,并且充分論證,之后再開始行動,就會非常順暢,而且越來越快。
要說困難也有,但是在初期以后,公司發展壯大時出現了一些問題,不過也都很好的解決了。
目前“推一把”本身基本上已經處于一個成熟平衡期,因為這網站已經做了六年了。
另外微信出來后,多少也有些影響,因為有了微信后,中國幾乎所有的社區都受到了沖擊。
2,做網絡營銷培訓這么久,什么樣的網絡營銷培訓講師或機構會贏得你的尊敬?
答:古人講:為人師者,傳道、授業、解惑,能做到這三點的,我都比較尊敬。
首先是傳道,什么是道?這個道絕對不是指方法技巧或是策略,而是指人生的大道。通俗點說,就是所謂的先做人,后做事。
所以我認為對于一個老師,不管你教的是什么,首先先要給學員樹立一個正確的方向和目標,先引導他們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。當然,老師自己要先做到。
授業才是指傳授專業上的東西,讓學員真正掌握本領,練好武功,建立自己的事業。
解惑是學員在做的過程中,有問題了要去幫助他解決。
3,這些年,你累計應該給不少的學員上過課,在你的印象中,一般哪些類型的學員更容易學以致用?可否舉幾個比較典型的做的不錯的學員案例?
答:這個問題問的好。所謂師傅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。任何學校、任何老師,都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成功。
孔子三千弟子也才七十二賢人。以往學員中,往往是“相信、接受、思考、專注、執行、跟隨”的人能做的更好些。
“相信”的意思是相信老師教的東西能夠改變他,這是大前提,不相信就肯定不可能學好。我最怕這樣的學員,就是自己可能已經做了很久了,有了很多經驗了,然后報著批判的態度來聽課,這類是肯定學不好的。
“接受”的意思是老師教的東西要盡可能吸收和消化,老師給的建議要認真聽取和接受。像我以前的學員,凡是能嚴格按照我幫他們的規劃去做的,基本上收獲都很大。
“思考”的意思是老師給的東西也不能無條件接受,因為每個人情況不同,有的可能適合你,有的可能不適合,而且即使適合,也得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適當變通。所以這就需要學員學完后去結合自己的情況思考,思考哪些適合自己,適合自己的如何用。
“專注”的意思是聚焦,很多人都說過同樣一句話,偏執狂更容易成功,因為專注。
“執行”的意思是有了計劃后,能夠堅決執行到底,無論遇到什么困難。
“跟隨”的意思是指能夠經常和老師保持聯系和溝通,因為一個老師教的東西,往往都是他多年經驗的總結和精華,學員即使學的再好,也不可能一下就真正做到融會貫通、游刃有余,而且做的過程中也不可能一點問題沒有,這個時候,絕對需要老師經常的幫忙“解惑”。
案例方面,就太多了。說幾個典型的:
(1)王長賀,他曾經2次參加“推一把”的培訓,一共在“推一把”學習了4個月,而且是每天都上課這種的,除了學習外,聯系也很頻繁。
他學習完之后,做了好幾個項目,比如美團長春站就是他一手做起來的,做到長春第一。期間也加盟過我這邊,做我分公司的負責人。
現在他做的項目是醫采面膜,在營銷推廣團隊只有2個人的情況下,半年發展了上萬代理商。年銷售額破億。
(2)江水平,2005年創業做裝修,到2011年做到一年300萬,然后11年參加了“推一把”的培訓,學習了2個月。
當時我們的老師給了他很多方法和思路,然后他2年翻了3翻,2013年做到1千萬。
然后在2013年年底,我幫他重新設計了一個方案和模式,然后14年初就拿到了投資。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百度搜索“江水平”。
(3)徐東遙,是“推一把”多年前的老學員,我每年都會組織一個幾百人的交流大會,2012年年底的那次大會,徐東遙做為老學員上臺做了分享。
聽完分享后,我感覺非常棒,然后針對他的情況我給了一些建議,主要是建議他以培訓為切入點,他執行力非常強,說做就做。2013年時,他公司的業績翻了10倍。
(4)劉經赟,2010年參加了“推一把”第四期網絡遠程班培訓,那時他在一家醫院機構做主管,主要是做競價方面的工作。
當時報名后,還沒開課時,我就和他做了很多交流,也給了很多建議。
結果一年后,他就有了自己的公司,現在他的公司做的非常棒,他自己也到處在講總裁班。
(5)溫小文,著名服裝品牌KAMA電子商務事業部總經理,他在“推一把”學習了2個月,畢業后應聘進入KAMA,因為成績突出,直接被提升為事業部總經理。
例子太多了,現在可以說我們的學員遍布各大公司,像互聯網方面的京東、360,很多都做到了管理層。同時成功創業的也非常多,時間原因就不一一說了。
4,公司已經做到一定規模了,為何還是全國各地講課呢?什么時候,會不再講課呢?有這方面的規劃嗎?
答:其實我講課并不多,因為我的主要發展方向就不是講課。
講課有幾個原因:
第一個原因是:因為人生的終極理想是做一個思想傳播者,而怎么傳播?演講肯定是必須要做的。
第二是:現在講課也是為了推廣公司和整合資源。
未來的規劃是:
我想在40歲退休,然后不再為了錢工作,真的是為了理想工作。
那時候我想到處去免費演講,演講的對象也不僅僅是老板。講的內容也不是網絡營銷。
我最想和大家講的是人為什么活著、為什么有的人活的不快樂、為什么人應該敬業等等。
之所以有這樣的理想,是因為我小時候家里很窮,飯都吃不飽。我曾經一度最討厭吃的蔬菜是白菜,因為小時候一到冬天,差不多小半年的時間幾乎頓頓都是白菜。
而且為了省錢,只放一點油,和一點鹽、味精就對付過去了。真的就是所謂的“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”!
大家試想一下,一年當中吃好幾個月的白菜,最后把臉吃的都跟白菜葉子似的,能喜歡嗎?
所以那時候我的理想就是好好賺錢,天天吃肉。
然后我18歲進入互聯網行業,在我不到20歲,通過互聯網一天的純收入超過了一千時,可以天天吃肉了。
但當我能天天吃得起肉時,我卻發現自己并沒有想像的那么幸福和快樂。
所以當我接觸到馬斯洛提出的人類五個需求層次理論時,特別有感觸。
當人的物質需求滿足后,則會去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。
對于當時的我,物質需求已經滿足了,于是我開始考慮:人到底為什么活著,人活著最大的意義是什么。
我找到的答案是:人活著最大的意義不應該是成就自己,而是成就別人,那才是偉大的事。
了解我的人都知道,我從來不追星,也從來不崇拜哪個人或是明星,要說崇拜,我崇拜孔子、老子這樣的人,一本書、一套思想流傳千年,影響幾世人。
所以那時候我找到了我人生的終極定位和理想,做一個思想傳播者。
所以前面我說,我現在做的事,包括寫文章、寫書、錄視頻、講課等等,都是為了一步一步實現我的夢想。
5,網絡營銷一直在不斷的更新迭代,你的講課內容也肯定是在不斷升級?你講課背后,如何自我提升呢?

答:應該說我幾乎每天都在提升。其實講課本身是最大的提升,所有講師都經常有這樣的經歷,就是在臺上講著講著,把自己講通了。
所謂臺上一分鐘,臺下十年功。
一堂課看著幾十分鐘,但是在準備這幾十分鐘內容的過程中,講師要做許多的準備工作,比如要找許多相關資料、要將以往的經驗進行系統的總結,這個過程中,要做許多思考。
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多經驗,但是能夠經常停下腳步思考的太少。
而講師的職業特點就注定了要不斷的思考。
在臺上講課,講師的大腦也是一直在不斷高速運轉和思考的,所以就像剛剛說的,講師會經常講著講著把自己講通了。所以我說講課本身就是最大的提升。
除此之外,我自己有經常去做一些項目或參與一些項目,同時也經常和同行、學員交流,看書自不必說了。所以說幾乎每天都在提升。
6,你一般如何評價自己的講課?2014年里,哪一堂課讓你印象最深?
答:對自己我就不評價了,說好說差都不合適。我就說說我對講課的理解吧。
我認為要把課程當成單口相聲講、當成脫口秀講,因為學習是很枯燥的事,誰都不喜歡說教式的培訓。
至于印象最深的嘛,就是幾天前,11月6日這場印象最深。
這場是上面提到的學員王長賀的代理商大會,現場500多人,幾乎全是女童鞋!
傳統企業的網絡營銷
7,傳統企業做網絡營銷,常見的錯誤有哪些?
答:這個問題,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,在網絡上被轉載和傳播的也非常廣,題目叫《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十大死法》。
這十大死法是:
(1)、步子邁太大,摔死;
(2)、信心不堅定,嚇死;
(3)、目標不靠譜,找死;
(4)、方法太單一,拼死;
(5)、方法沒用對,怨死;
(6)、老思想作怪,病死;
(7)、內部不統一,耗死;
(8)、用人不得當,誤死;
(9)、團隊搞不定,拖死;
(10)、體系不完善,壞死。
感興趣的朋友,可以百度之。
8,傳統企業如何做好網絡營銷?作為老板,他們最應該實現哪些方面的突破?
答: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最大的門檻是腦袋,首先要換腦袋,要在思維上突破。
因為在互聯網上做生意和傳統做生意的思路是不一樣的。
為什么現在“互聯網思維”這個詞很流行?原因就在這兒了。
9,傳統企業,是搭建自己的網絡營銷團隊還是選擇專業的外包公司?這個實操層面有何方法論?
答:從長遠角度來說,一定是做自己的團隊好。
因為交給外包團隊,成本并不比自己建團隊成本低,因為人家還要賺你的錢,而且誰也不敢保證一定能讓你成功。
最關鍵的,就算給你做好了,但是一旦不和你合作了,怎么辦?甚至有可能培養出競爭對手,以前我就碰到過這樣的事,一個公司將整個業務外包,結果對方做好了后,馬上做出一個和他一模一樣的公司。
我比較推薦的方法是這樣,自己建團隊,然后找個專業的公司給你們做顧問咨詢,帶著你們做。
思享島
10,思享島,具體是一個什么組織?
答:簡單的說是一個互聯網高端人脈交流互享平臺,主要是針對想在互聯網上轉型、創業的傳統企業及互聯網行業中的高手。
幫助大家轉型、創業,對接資源、相互分享經驗等。
11,這個組織,未來的發展規劃是?
答:未來我們會先在全國成立分會,然后每個分會所在城市會做一個茶館。
關于粉絲經濟
12,看過你近期的一篇文章,你是將“粉絲”和“經濟”拆開來講的?在這里,咱們再分享下吧?
答: “粉絲”是指你如何聚來人,讓他們變成粉;
“經濟”指有了粉絲后,通過運營將粉絲盤活,產生商業價值。
先說說如何玩轉粉絲:
在說明白這個問題前,要先弄清楚三個詞匯的意思:客戶、用戶、粉絲,這三者是有本質區別的,或者說是三種不同的價值導向。
以前的企業都說“客戶就是上帝”,強調的是“客戶”。顧名思義,客戶的意思就是要把消費者變成你的客人,其核心是“成交”,以前企業做的一切工作,其實都是圍繞成交進行:
產品生產出來后,挖掘或是包裝一些賣點,然后通過廣告、促銷等手段賣給客戶,交易結束了,基本上關系也就結束了。
如果產品有了問題,商家是不希望你去找他的。
這種價值導向的產生,是因為以前物質匱乏,信息高度不對稱,消費者的意識及企業的經營理念也都比較原始。
而“用戶”這個概念,是自互聯網火爆之后漸漸開始流行的。
用戶的核心在于“用”,也就是說消費者買了你的產品,開始嘗試使用時,你們的關系才剛剛開始。
所以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強調的是“用戶”至上,做的一切工作是圍繞“體驗”進行,目的是讓用戶用的爽。
這種價值導向的改變,是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,物質越來越豐富,甚至到了泛濫的地步,而互聯網又打破了各種信息不對稱,將各種產品拉到了同一平臺競爭。
這個時候如果企業僅僅是把焦點放在成交,而不關注用戶的體驗和感受,那可能就變成“一錘子買賣”。
而最要命的是互聯網上人人都可以發表意見,一旦用戶中產生不好的口碑和聲音,會被快速傳播和放大,甚至“一錘子買賣”都做不成。
那粉絲的核心又是什么呢?
首先先想想粉絲有什么特征,粉絲喜歡一個人或是事物,往往都是基于情感的方面的,甚至是不理性的、無條件的喜歡或是愛。
所以粉絲的核心在于情感,要從情感上去征服用戶。
13,你的理論,自己是如何實操的?自己如何玩轉“粉絲經濟”?
答:其實我的公司嚴格的說就是通過粉絲經濟的理念做起來的呀,具體這個理論核心,大家看我另外一篇文章《傳統企業如何用好互聯網思維》。
像我2008年,利用業務時間先做了推一把這網站,然后將這網站做成行業第一。
當論壇有了許多的忠實用戶,許多粉絲后,開始正式商業化創業。
14,粉絲經濟這個部分,你身邊朋友或學員,有做得特別好的嗎?他們的成功實踐,給你的最大啟發是?
答:有在做的,但是要說特別成功的,不敢講。
最后一個問題
15,假如你現在破產了,你會選擇什么細分領域重新創業?
答:如果真破產了,我想我會做和健康有關的行業。比如說體育行業、健身行業、保健行業,因為小時候家里窮,我身體特別差。
而這幾年隨著年齡的增長,我也越來越體會到健康是人生的第一位。
就像趙本山說的,錢在,人沒了,那沒任何意義。
原文標題:云訪談五十九:網絡營銷專家江禮坤
來源:云訪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