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友分享丨飛鱈:直播-內容營銷的下一個風口
直播營銷正在成為滾滾洪流,除了賣貨,政務、房產、發布會、演唱會甚至連火箭都搬進直播間。疫情之下,傳統營銷出現停滯,淘寶抖音快手直播營銷卻一路狂奔,迎來了巨大的流量洼地。
01
傳統營銷面對的困境
上月,星巴克發布了最新的公告。總部位于美國西雅圖的星巴克公司在6月10日晚發布公告稱,受新冠疫情影響,預計截至6月底的第三財報季,營收下降約30億美元-32億美元,營業利潤將減少20億美元至22億美元。預計2020財年中國和美國的銷售額或將減少10%-20%。
從1999年 1月首度進入中國大陸市場,截至2018年末,星巴克在中國的自營店已經高達3521家,在國內,很多人喝咖啡的愛好,其實是星巴克培養的。但先行者的路并非一帆風順,2018年,星巴克因為披露第二季度財報兩天蒸發了近百億美元——過分穩定的營收結構、不斷上升的成本、市場趨于飽和,這些都是星巴克遭遇增長困難的因素。更關鍵的是,這一年,它也在營銷轉型的沖擊下風雨飄搖。
被營銷轉型沖擊的不只星巴克一家,從1990到2020,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中,能源金融都已經退出了榜單,取而代之的是科技、互聯網,也說明互聯網和科技對公司價值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。

還說星巴克,如果估守“第三空間”的營銷方針,把自己的顧客圈定為浮躁環境下真正能做到小資、優雅、慢生活的一小撮人,星巴克也能活。但作為在中國咖啡市場做了十幾年行業第一的巨頭,這樣沉淪,無異于鈍刀割肉。所以,星巴克的應對方案是“提前完成線上化”,把“第四空間”提到戰略高度。
第四空間以大數據和AI為依靠——憑借數字化會員累積,首先確保顧客的可觸達、可識別和可運營;借助商品數字化,進行更精準的人貨偏好匹配,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率;最后,為了真正破解零售行業的效率痛點,星巴克傾力打造專星送,完成整個商業場景的數字化重構。無論顧客追捧的是到店消費還是網上外賣,星巴克始終需要確保將所有數據都存儲在自己的平臺上。
企業要進行數字化轉型,首先要進行營銷的數字化轉型,消費者行為數字化了,企業的核心職能就是創新和營銷的核心,這是德魯克先生的觀點。從營銷轉型的角度來說,任何企業數字化都先要把各種流有機地結合起來,然后分階段來實現增長目標,比如說內容流、私域流量、公域流量等等。直播作為一種便捷高效的內容和流量工具,小到一場活動,一個線上的推廣,大到針對一個服務,產品的推廣,一個產業的營銷,都可以變得可數字化,并且在這個過程中,企業原創內容流呈現幾何級增長,解決營銷中的溝通方式數字化。
直播就是追隨用戶數字化的步伐,從傳統的營銷模式到直播營銷模式,導購主播化、產品差異化、場景社群化,理念升級,操作換代,在數字化場景中與用戶進行更透明的互動,創造更好的購物氛圍和體驗。02
營銷的本質:內容為王
傳統營銷依靠計劃、層級推進單向傳播,數字營銷則是依靠數字技術與用戶互動,融入場景進行有效傳播。直播營銷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。
01
電視購物推銷
直播最早的原型是電視購物。還記得那個夸張的叫八星八箭的臺灣腔導購嗎,這是較早的帶貨,這種帶貨,是通過錄制內容再購買電視臺廣告時間段來播放的,后來被禁止了。還有一種叫家庭購物,例如湖南衛視旗下的快樂購、國廣旗下的專門購物頻道等,像賽馬之前投的雅娜購的雅娜,就是這種購物頻道最高的主播,現在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也多是這種。早期的電視購物,主要消費群體是三四線城市的老年人群。這類人群,他們有購買力,主要是打發時間看電視的購物,這個階段的營銷更像是賣場推銷。
02
電商主導的直播
最先意識到的是淘寶,在淘寶,直播入口被提升到了一級頁面,還開發了獨立的APP。2018年,薇婭在收獲了27億銷售額,與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頂級商圈的銷售業績相比也毫不遜色。薇婭的粉絲群體以寶媽居多,她主推的貨是女裝、女士精品、護膚品、家居用品等,大部分還是她自家的產品。眾多演藝明星也開始加入到直播電商浪潮中,從國內的李湘、王祖藍到國外的金·卡戴珊、米蘭達·可兒,推動著直播電商不斷吸引著消費者的眼球。
電商上做營銷最終目的畢竟是賣貨,所以會在原本傳播方案基礎上增加一個核心元素:貨。所謂讓“人”、“貨”、“場”匹配,總結為一句話就是:讓不同的人群,通過對應的觸點,去買到他們想要的東西。
03
內容平臺主導的直播
傳統的電商平臺,像天貓、唯品會、京東這些大的平臺還是在延續零售賣貨的做法。而新的電商平臺就是,以拼多多、抖音和快手、看點這一類為主的,更多地沿用了它們曾經起家的內容、流量裂變和社群沉淀去做延伸,而這一類恰恰是符合當下90后和未來00后的消費主體比較喜歡的營銷方式。這種模式才是真正的“內容+電商”的營銷模式。
最近,字節跳動宣布成立一級電商部門,將抖音、西瓜視頻和火山小視頻組成直播業務中臺,開始和天貓、淘寶、京東等競爭電商市場,盡管現在字節跳動官方對這件事沒有明確的回應,但毫無質疑,讓許多用戶期待,字節最大的機會不是因為直播能賣貨,是因為內容沉淀流量。
以內容主導的直播營銷優勢也非常明顯:
● 直播表現出的都是正在發生什么,而不是剛剛發生了什么,保證了內容足夠“新鮮”。
● 主播與觀眾可以實時互動、實時響應,這也是傳統營銷所不能做到的。
● 網絡直播沒有時長限制,可以承載無限的話題和內容。
● 直播門檻低,任何人都可以產出直播內容。
● 直播可以使觀眾快速與自己喜歡的主播建立直接的社交和信任。
其實,不管是借助電視、網站還是內容,5G時代的營銷想要真正實現好的觸達效果,背后都離不開人、內容、流量。03
誰在創造內容
在主播從素人到達人的過程中,可分為選、管、培、爭四個階段,分別對應內容中的主播模式、MCN模式、培訓模式、內容模式。
01
主播人選
這是直播產業鏈最上游也是最核心模塊,主播的內容的直接生產者,也是面向粉絲用戶的最直接群體。
現在騰訊直播間的主播不完全統計有以下幾個類型:
- 職業主播:電商運營、主持人
- 從線下到線上的行業從業者:企業主、老板娘、BA、供應鏈
- 職業轉型:顏值主播轉型、達人、明星、老師、模特
直播產業呈現出金字塔和倒金字塔模式,即頭部效應,1%的人賺了99%的錢。所以直播平臺占據頭部的主播資源越多,商業價值就越大,商業化能力就越強,在這個方向,韓國走在了前面。
韓國較早地把傳統行業的造星機制移植到了主播領域。從藝人定位到培訓包裝形成一條龍服務。在主播文化興盛的韓國,人們稱主播為BJ(Broadcasting Jockey),在背后專業團隊的包裝和策劃下,他們的影響力不再局限于直播平臺,更已成為SBS電視臺早間新聞的采訪對象。
02
管理機構
2012-2013 年 3G 時代向 4G 時代轉型之時,伴隨著微博這樣的公共社交媒體的出現,平臺開始需要有 MCN 這樣的業態幫助平臺管理網紅帳號和拓展新的內容疆域。隨后在 2015- 2018 年,媒介平臺逐步豐富,微信、美拍、快手、抖音等相繼出現,行業入局者越來越多。
2019 年開始,一方面抖音快手帶頭提出了“內容補貼”戰略,行業迎來了大批包括直播公會的紅人機構轉型 MCN,頭部公司逐步成型。而另外一方面,MCN 本身的商業模式也在跟隨平臺探索,淘寶直播、抖音、快手發展出來了直播帶貨模式,紅人種草帶貨成為 MCN 們的核心變現手段之一。
某種意義上,管理機構就是專門尋找主播、培養主播、包裝宣傳主播的經紀公司。作為直播平臺與主播的橋梁,這些公司以MCN或公會的模式出現。
以個人與機構與平臺合作為例:
事項 | 個人 | 機構 |
注冊 | 摸索資料很久 | 標準化,72小時 |
試播 | 發散,自由發揮 | 標準化 |
時間 | 有時間再播 | 固定時間 |
推薦位 | 無法申請 | 首頁推薦 |
官方支持 | 難以獲得 | 官方互動 |
對于直播平臺來說,與MCN/公會合作,是掌控直播產業鏈上游的核心資源,是決定平臺網紅產出、管理和培養的必要條件。在各個主播的背后,開始形成與娛樂圈并無太大差異的管理生態,直播平臺、經紀公司、高級玩家成為主播背后的推手。
03
孵化培育
這個模式可以看作是圍繞直播產業發展的服務行業,分為網紅學院和網紅平臺。前者是為了對網紅產業進行培訓、打造、包裝并為各大公會和平臺進行人才輸送的基地,一般針對小網紅和素人主播;后者是為網紅進行自我展示、資源對接、合作代言的交易場所,一般針對有一定基礎的網紅和主播。這兩者一般都和公會和直播平臺打通,包括在資源層面、信息層面、數據層面等打通。這類公司的特點是不具有網紅資源,但是確實網紅資源流動最頻繁的地方,甚至超過直播平臺的流動。
對于直播產業的商業價值來說,能夠占據培訓/整合模塊的網紅學院或平臺,有點像鐵路產業鏈中的交通樞紐,大家都從這里過,你就收點路錢就夠了。網紅學院的商業價值在于為素人主播提供了一個學習平臺,能夠不斷為主播端注入新鮮血液,網紅平臺的商業價值在于資源在手,商家我有,打通交易對接,交易產生社會價值,想想淘寶就知道了。
04
內容競爭
直播平臺除了主播是核心元素,還有一個核心是內容。網紅主播如果想在網絡上長期曝光、長期保持人氣,必須不斷創造和生產新內容,堅持內容運營,堅持每月一個活動、三月一個話題、半年一個熱點事件,建設微博、微信運營團隊,內容及時更新。內容分為UGC和PGC,最高質量的PGC內容當屬于電視臺節目和電影節目等動輒幾百萬起家的制作。對于直播產業的商業價值來說,能夠與專業制作團隊合作,得到優質版權資源轉播將能在內容端得到關鍵提升,也是核心的競爭力之一。
未來的競爭一定是個人與內容一體化的競爭,從而形成一種互動式的向上循環。精選受用戶追捧的內容,加入專業影視編輯團隊,制作大電影、大電視、大圖書,載體多元化,變成真正的內容IP,實現變現方式的多元化。直播本質上是互聯網發展的一種營銷手段,核心還是做內容,優質的內容與數字營銷手段缺一不可,在未來,再小的營銷品牌,都會有自己的直播。04
重新理解人貨場
傳統營銷中的人貨場,是一個比較傳統的理論,其中場的往往是指渠道,或渠道業態,如將線下的百貨商店、超市、便利店等渠道業態理解為場,而實際與直播有關的場,是一種連接方式或連接關系,它連接著人與貨,即是連接著用戶與商品。
實體零售的”場“是物理存在的,是占用城市用地的,是需要設計師來設計,用磚水泥等等來搭建的,一個物理”場“的構建從土地審批到建成,一年的時間是必須的,也可能有更長。而互聯網的“場”則非常容易搭建,有些現成的套件,一天一個軟件工程師就可以搭出一個購物場。
無論“場”如何變,我們還是發現,消費者對于“場”的認知是有定位的,比如,我們認知到萬象天地是社交聚會的“場”,那在線下社交時就會經常約在這里。又比如,我們想購買一款直播用的手機,京東肯定是第一選擇,這也是一種“場”。
“場”里來來往往的用戶,線上運營者們稱為“流量”,線下運營商則管這叫“人流”。無論線上線下的零售商都非常清楚在沒有“流量”或者“人流”的時候:
- 我們通過宣傳來吸引用戶;
- 媒體時代,有了報紙電視機公交車地鐵這種大眾傳媒,宣傳有跨時間空間形式的多樣性,形成廣告;
- 互聯網時代,微信微博社交類媒體平臺的興起,及各類網站的出現,廣告的方式變的更加多元,形成社會化營銷。
每一個場域有它基本的特點和屬性:騰訊直播一貫的理性,非常有邏輯的來呈現直播的產品價值,是一種創新的營銷工具;淘寶直播越來越成熟,用生動形象的手法來呈現產品的品質和賣點,但是孵化薇婭李佳琦的時機已經不復出現,未來會有很大的主播荒;抖音和快手像剛出名校的新青年,呈現一派時代驕子的氣質,在娛樂中做直播,目測他們會不斷擴大用戶規模,把電商的分母做大,保持平臺的內容屬性;B站比較有情懷,這個是由品牌調性決定的,那些在二次元長大的年輕人,很快將變成社會主流,但當他們穿上西裝變成大人模樣,總有一塊地方留在B站,就像天涯之于雪姐。小紅書特別有文藝氣質,種草內容太優質了,但問題是KOL大都“歌紅人不紅”,缺乏代表人物。05
一切才剛啟程
在未來,直播營銷的人貨場會發生哪些改變?
先說人,現在的主播主要分為兩個大類:
- 專業達人:具備一定的粉絲粘性,有別于娛樂主播的強人設屬性,粉絲給與貨品較高關注權重;
- 店鋪銷售:由線下的銷售導購人員轉線上化,貨品是關鍵。
從頭部主播李佳琦和薇婭看成功方法:
- 共性:專業、懂產品,都在一線買過貨,非常懂得消費者的心理,也知道如何抓住產品賣點進行話術提煉。
- 個性:個人風格,口語表達,副語言。
未來最具有競爭優勢的直播間人選會是誰呢?企業家/創業者們擁有的經營能力、專業能力,以及他們掌握的知識和技能,是用戶真正需要的東西。用戶所購買的產品,本質也是在為這些專業和內容付費。再說貨,現在 MCN機構已經發展到對品牌方和供應鏈有把控力,省去了中間的采購、倉儲、上架、陳列等多個必要環節,直接出現在直播間。
主流的直播電商模式主要有3種:
- 秒殺模式:超低價限時秒殺,通過低價產品吸引和回饋粉絲,KOL流量越大,能夠得到的品牌商家支持將越大。如李佳琦,這類適用于知名品牌在節慶大促期間使用效果更佳。
- 店鋪直播:對店鋪中的商品逐一進行直播介紹,過程中也會根據互動情況設定一些小禮品、優惠券等。
- 產地直播:對于基地、產地進行直播,如服裝批發市場、農產品源產地、海外代購等,從貨源地直接采購,直接合作。
不管是以超高性價比的價格取勝,還是以產品品質取勝,最終還是依賴于供應鏈整合+主播推動,貨品優勢較強,素人主播也可以。有時還會形成一個正向循環,貨賣的好,影響力和流量更大,很多壓價空間大、試錯成本低的快消品和服飾鞋包都適合用這個模式。所以在未來,貨是企業與用戶雙贏的載體:對用戶謀福利,節約企業的營銷成本,提升流量。
在線上場域,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已經沒有純電商平臺和純內容平臺,主要是內容電商化和電商內容化兩塊。從來沒有哪種傳播形式,能像直播這樣,只需一臺手機,就與世界頃刻相連。而內容又是如此的簡單,可能只是一頓飯,一支歌,甚至是一次哭一次笑;也從來沒有哪一種媒介,具有如此的親和力,讓用戶擁有了足夠的話語權。
回到直播營銷,風口的背后,是人與人之間的基于“共鳴”所帶來的價值感。“
技術、產品、形式都像走馬燈一樣變來變去,唯一不變的仍然是營銷的本質,讓用戶更加方便地,更加體驗豐富地去認知和解決的問題,所有的一切,內容形式的變化,媒介者的變革,玩法的創新,目標只有一個:為用戶創造價值。

飛鱈
- 整合營銷傳播(IMC)深圳8班校友
- 她的深圳MCN機構創始人
- 深圳市女企業家商會理事
- 南開灣區投資匯執行秘書長
- 前財經主播,曾就職于深圳房地產信息網、深廣電《亞洲人物》、《深圳品質》、《社責之星》;10年品牌及互聯網營銷經驗,服務上市公司/政府/協會超50家